本报暑期推出的系列栏目《镌刻》吸引了不少读者的注意,从手撕画《刘老庄82烈士》到烙铁画《抗日小英雄王元甲》,从抗战题材剪纸《手拉手》到蛋雕《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这些充满淮安气息的抗战作品向人们全方位地展示了当年这方土地上的人民浴血奋战的壮举。随后,这些手工艺大师们带着这些作品的海报走进了小学,详细地向同学们先容了这一件件生动的作品。
日前,一直关注着《镌刻》栏目的14名即将出国教授汉语的大学生联系到记者,希翼能向这些手工艺大师学习一些传统手工艺,出国后也可以将这些技艺以及淮安的抗战历史传播出去。13日上午,这14名年轻人拜师学艺,不仅学习了剪纸和绳艺的很多基本技法,也为今年的《镌刻》专栏成功地画上了句号。
●学会更多的才艺 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13日上午,立博手机版APP文学院活动室里显得非常热闹,不仅墙上贴满了《镌刻》栏目中手工艺大师们的作品,更有蛋雕大师吴小琦和手撕画艺人唐玉娟亲自向同学们传授一些传统的手工技法。14位大学生分成两组向这两位在淮安颇有名望的传统手工艺人学着剪纸和绳艺。
记者了解到,这些大学生都已报名加入孔子学院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联盟,如果面试通过,明年年初即将前往泰国,用十个月的时间教授当地人汉语和传播中国传统学问。
在热闹的绳艺和剪纸学习中,一位正在向吴小琦老师学剪蝴蝶的连云港小伙沈江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他是淮师近几年唯一一个报名参加此汉语教师志愿者联盟的男生。沈江峰告诉记者:“大家对外汉语专业的男生本来就少,想出去的更少了,能被选上的当然更是少之又少。马上要去南京面试的,所以我想学点传统手工艺,希翼能给自己加分。”
此时,在一旁跟着唐玉娟老师学习绳艺的扬州姑娘张姗姗着急了,原来老师一连串的穿、拉、打结等动作她完全跟不上了,一再请求老师慢些,逗得一旁的人都笑了。对于此次来学习绳艺,张姗姗表示,其他同学会的很多,比如太极拳、武术、民歌民谣等等,“我也得多学点才艺,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 将中国学问传播出去
当被问起为什么要选择远赴他国做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时候,很多人回答这是一个学以致用,与专业挂钩的体验和机会。然而,在一旁默默学着中国结的苏州姑娘俞扬的答案却要简单得多。在她眼里,这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中国结,也喜欢国画,这些剪纸更是在报纸和网络上才能看到,所以今天我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向这两位老师学一些手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特别的提高。”
俞扬告诉记者,她想把这些中国传统的中国结、剪纸和国画学问也带到国外,让自己喜欢的东西能有机会传播得更广更远。“墙上的海报将大家淮安的抗战历史以新鲜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些传统的技艺非常吸引我。所以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今天也要去多学一点剪纸的窍门。十个月以后如果我能申请留在那里,我肯定会继续的,这是将大家中华学问传播出去的好机会。如果有可能,我还准备带着这些《镌刻》海报的照片出国,将这段历史展示在其他国家的人民眼前。”
刊播媒体:淮海晚报 刊播时间:2015年12月14日编辑:马超
媒体链接: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5-12/14/content_3525499.htm
(编辑:马超 审核:柏华)
关键词:文学院汉语志愿者传统手工艺淮海晚报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